查看原文
其他

传承巴蜀文明 打造天府文化展示基地|实施精华灌区修复工程 构筑生态宜人绿色家园(二)

2018-02-26 每日都江堰




[编前语]


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,必须坚持把城市营造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进,着力强化社区营造、景观营造、人文营造,不断提升成都的宜居度、美誉度、认同度。近期,成都正加快实施十大重点工程,通过城市营造,成都将变得更宜居、更宜人。其中,社区作为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,成都将坚持把社区营造作为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求的重要载体。同时,通过强化景观营造,成都将被构筑为生态宜人的绿色家园。


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,结合贯彻党的十九大、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、成都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都江堰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精神,都江堰市正在扎实推进精华灌区修复工程,加快国际生态旅游名城建设。春节前后,都江堰市新闻中心记者陆续走进都江堰灌区重点县(市、区)进行了采访,从本期起,我们将特别推出系列报道。



实施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


2017年6月,四川省政府印发《都江堰灌区“两区”划定百日行动工作方案》。该《工作方案》指出,都江堰灌区7个市的其中30个县(市、区)划定1060万亩“两区”(指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)。

这次百日行动涉及都江堰灌区 7 个市的 30 个县(市、区),现有耕地2025万亩,永久基本农田1657.27万亩,2016年水稻种植面积794.4万亩,小麦513.4万亩,玉米461.9万亩,油菜458.4万亩。“两区”划定地块总任务为1060万亩,其中,水稻生产功能区660万亩、小麦生产功能区434万亩、玉米生产功能区400万亩,油菜生产保护区345万亩,小麦、油菜与水稻、玉米全部复种。



都江堰的创建,以不破坏自然资源,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,变害为利,使人、地、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,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,在世界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章。都江堰水利工程,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技术的伟大奇迹,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,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。




都江堰市天马镇金华村  摄影:严永聪 


当下,成都市提出实施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是民生急需之举,更是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“治蜀兴川”,奋力谱写中国梦成都篇章的战略举措,对传承李冰父子治水精神,挖掘川西农耕文化,改善城乡环境面貌,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。


2012 年放水节上再现灌区春天插秧景象 。( 李崎 图 )


据了解,都江堰精华灌区修复工程将通过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、农用地综合整理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,加强生态环境提升、配套设施完善和特色风貌塑造,加大建设管控力度等措施,传承川西农耕文明历史文脉,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实现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。



未完待续······

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







记       者:李 崎 

图       片:贾 旋   严永聪

编       辑:王碧嫦

编       委:吕志东

©每日都江堰•DNC


每日都江堰

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了解详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